
2025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暨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融合论坛”在北京以岭大厦隆重召开。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东代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中医药康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岳平安、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贾旭亮、中国临床营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秘书长蒋曰法、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标准化与评价专委会秘书长刘军、北京广播电视台《健康520》总导演武冠中、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药信息传播管理分会副会长、麦向健康、麦向陪诊创始人李涛等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与行业从业者,与会嘉宾涵盖医疗、养老、媒体、金融、标准制定及一线陪诊服务等多个领域,共同探讨在“健康中国”与“人口老龄化” 的时代背景下,陪诊行业规范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未来。
上午的论坛高屋建瓴,多位重量级嘉宾从不同维度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刘福东副会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是第四届论坛,我们一路见证着它从一个行业的探索者大会,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跨界融合、资源汇聚、思想碰撞的高端平台。陪诊绝非简单的跑腿代办,它是一种专业的、链接的、且有温度的服务,与协会“生命关怀”的核心宗旨高度契合 。他强调产业融合是未来最优出路 ,协会将重点推动“立标准”、“搭平台”、“促关怀”三件大事 ,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 。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以《营养管理赋能陪诊与养老服务的核心价值》为题 ,深刻剖析了当前医疗与居家养老的“断链” 。他指出,陪诊师与养老服务者是填补“营养落地”鸿沟的“执行者和赋能者” 。马方主任表示,陪诊行业是“一个具有科学价值的、管理方面的一个专业” ,并期待与所有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通”从医嘱到居家的最后一公里并能共同守护我们中国长者的健康” 。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李世强台长则从社会认同的视角,探讨了媒体的责任 。他表示,陪诊是社会应对老龄化阵痛的社会化解决方案,但行业价值的叙事尚存缺失 。媒体应扮演记录者与教育者的角色 ,通过讲述专业、情感与融合的故事 ,用媒体的“光”点亮行业的“善”,推动社会共识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陪诊”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让“助老”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风尚。让每一个生命,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能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创会人、陪诊师培训教材主编贾旭亮主任发表了《洞见银发经济浪潮——中国陪诊服务在医康养市场中的未来之路》的主题演讲 。他回顾了陪诊行业从2000年萌芽到2023年“元年”的发展历程 ,并展示了行业从31家机构到2025年1400多家的爆发式增长 。贾旭亮主任在解读“十五五”规划时指出 ,陪诊行业正迎来三大历史机遇 :即从“民生”转向“经济”的服务消费新引擎 ,成为链接三级养老体系的“连接器” ,以及国资康养平台所需的“服务链” 。他总结,行业应抓住机遇 ,从“个体户”升级为“品牌军” ,从“体力活”升级为“技术活” ,重新定位为链接“人、家、医”三大场景的“高品质、标准化的科技服务连接器” 。
上午场同步举行了两项重磅启动仪式。其中,“天下益家——公益陪诊小屋”的正式启动,彰显了行业对公益属性的坚守与践行;“北上广专家远程就医服务平台”的落地,则以科技为桥,传递出行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打破时空壁垒的坚定决心。

下午论坛聚焦“产业实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药信息传播管理分会副会长、麦向健康、麦向陪诊创始人李涛带来了《以媒体流量激活陪诊助老生态 – 让陪诊服务适老通过流量走进千万老年家庭》的分享。李涛也敏锐的发现了“十五五”规划民生领域的巨大发展机遇,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近4亿,陪诊服务已经成为人口结构驱动下的刚性需求。他还深入分享了新媒体时代麦向健康如何用打造医生IP的成功经验为陪诊行业赋能,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巨大流量势能,将“陪诊助老”这一核心服务理念,高效、精准地传播并渗透到千万老年家庭之中,从而激活一个更广泛、更具活力的助老服务生态。
此外,多位来自陪诊服务一线的创始人也陆续分享了各自的助医养老“方法论”。
论坛最后,多位跨界嘉宾围绕《跨界融合与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陪诊服务》这一主题展开了高峰对话。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更是一次行业“再定位”的集结号。它清晰地展现,中国陪诊行业正从“单点服务”迈向“生态深耕”,一个“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的融合新阶段已然开启。
这股向善、向新、向实的力量,正为中国银发经济与健康服务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也为“生命关怀”这一宏大的社会命题,交出了一份坚实的“行业答卷”。